11月6日下午3点,微生态研究院副院长巴亚斯古楞教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1楼1G02会议室进行《国人特异的克罗恩病易感基因与肠道微生态关联初探》的报告。

巴亚斯古楞教授介绍国外研究发现了克罗恩病(CD)的200余种易感基因位点,但是目前中国人群中特异的CD易感基因尚未明确。巴亚斯古楞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CD患者中发现了294个相同的变异,其中26个通过Sanger测序验证。最终明确两个杂合子IFN变异体(IFNA10 ;IFNA4)与CD易感性显著相关。进一步通过多中心研究发现杂合子IFNA10和IFNA4变异是导致中国患者功能受损和CD易感的原因。后续利用IFNα-4、IFNα-4-Mut条件性转基因小鼠,构建DSS肠炎模型,对小鼠粪便进行16S、ITS和病毒宏基因组测序。测序结果发现,在相同时间点各模型组小鼠均具有显著差异的病毒、真菌和细菌。

巴亚斯古楞教授从事消化道疾病的研究工作多年,尤其注重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肿瘤的研究,近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SCI文章,并主导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。
(文/程效申 图/黄冉)